许多家属,特别是曾为亲人购置过墓地的朋友都清楚,无论是购买经营性墓地还是公益性墓地,购墓者并不拥有墓地的所有权,而只是获得墓地的使用权。
既然是使用权,就必然有时间限制。根据我国民政部门现行的殡葬管理条例,正规公墓的使用周期一般设定为20年。
作为使用权的一部分,使用者需要支付相应的使用费或管理费。民政部门对管理费的收取标准也做了统一规定:每20年按购墓款的5%至10%收取,这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据太原祺紫天禄了解,各地陵园普遍严格执行该政策。举例来说,若墓款为10万元,按最高10%的比例计算,20年的管理费为1万元,相当于每年500元,整体来看较为合理。
然而,每年仍会出现部分墓地未能按时续费的情况,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家属突发变故、亲人移居国外等。那么,一旦未能按期续费,逝者的骨灰会如何处理?
直接挖出丢弃?绝不会。太原祺紫天禄表示不存在此类行为。通常的处理流程是:首先会尝试联系到期墓地的家属,若在一定时间内联系不上,会通过登报、官网公告等方式继续寻找。若最终仍联系不到家属,才会对骨灰进行集中处理,即在原址种树深埋,落叶归根。整个过程一般持续3个月至1年左右。
由此可见,陵园不会在墓地到期后立即处理骨灰,更不会随意丢弃。家属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办理续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