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公墓——殡葬对于社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来源:祺紫天禄作者:祺紫天禄 日期:2022/08/04 16:15 浏览:
 
 
 
 
 

一类民俗活动,如果没有持久的“社会需求”,就会在时间中萎缩,最后消失。殡葬也是如此,殡葬能延续数千年乃至数万年,至今日仍然为人类社会所尊崇,必有其深厚的社会心理需求和社会文化需求。想必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疑问,殡葬对于社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太原公墓——祺紫天禄带大家深度解读一下殡葬的社会意义,平时也可以直接致电太原祺紫天禄人文纪念园.

 
 
 
一、满足社会“处置遗体”的需要

只要社会存在,死亡事件就会按比率的发生。人死了,就需要处置遗体,否则就会引发传染病流行所以,殡葬从一开始就具有保护自然环境以利于生者生存的社会目的。

“处置”遗体有两个意思:

一是“处理掉”遗体,如太原公墓埋葬、火化等;

二是“安置好”遗体,即要妥当安置,不是随意处理。

任何社会,处置人的遗体都有一定的文化禁忌,必须受过一定训练的人士才能胜任。比如,给遗体沐浴、更衣、防腐、化妆、装殓入棺等;死亡又是一个比较受忌讳的对象,一般人不太情愿介入。所以,社会上就自然会产生那些“有能力”、“有资质”(如巫师、师公)从事殡葬事务的阶层,而且他们的存在对社会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您有需求也可以随时联系太原公墓--祺紫天禄

 
 
 
 
 
 
 
 
二、满足人们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理解

我们是“人”,具有生命的尊严。因而,死后需要以“人”的程序来安排人生的最后一站。比如,中国人常以“死得像条狗”或“死无葬身之地”等语来比喻某人死得没有尊严,就是这一意思。

 
 
 

我们是“人”,经历了一生的辛勤努力,养育了儿女子孙,赢得了人生的成就。死后,需要人们对我的人生予以某种“认可”,子孙后人、生前友好对我的离去“致敬示爱”,承认我的“人生的意义”。

 
 
 

我们是“人”,明知生命是有限的,但仍然希望享有“永恒存在”。“彼岸世界”对于我们是一个无法用经验证实、也无法用经验证伪的命题,于是,宗教就用信仰的方式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尘世给人们提供“永恒”的替代满足。如悼词、墓地、墓碑文等,就是延续我们生命存在的一类替代物,以便我们身体不在了,我的“精神”仍然能够“永垂不朽”。任何的殡葬和祭祀都是以“生命永存”、“灵魂有知”为假设前提的。

 
 
 
 
三、给丧属提供慰藉
 

死亡并非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死者眼一闭,脚一蹬,走了;但活着的人,却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面对。

死者是生者的亲人,与生者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或是生者今后赖以幸福生活的支柱(物质支柱、感情支柱、精神支柱等),或他们的离去尤其是突然离去,会对生者造成巨大的打击,甚至伤害。他们一时难以接受。

所以,一场合格的殡葬活动(仪式),太原公墓中选择一块好的公墓,实则是在“慰藉”生者的心灵。慰藉就是安慰、抚慰。

比如:太原公墓——祺紫天禄的殡葬仪式给丧属们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提供了一个时间上的过渡,一种精神上情感上的安慰,现代殡葬服务理论中有“悲伤辅导”一说,就是指的这种安慰等。至于给死者提供安慰,那属于“临终关怀”的范畴。

 
 
 
四、满足社会对于“孝道”的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孝道”是一个核心原则,它延续到殡葬领域就形成了孝道的殡葬文化。在中国传统的殡葬文化中,治丧被抬高到“孝道”的高度,治丧是履行“孝道”的场所。

比如,孝子孝女、孝棚、孝服、孝鞋、孝棍、守孝(居丧)等,都赋予“孝”名;若不守孝道,被斥为“不孝之子”,在社会上就会受到排斥,难以立足。正由于此,历朝历代也将治丧中的“孝道”作为施行社会教化的一个重要杠杆。

 
 
END

 

结语

 

关于祭祀的更多资讯,丧葬文化,可以登录太原公墓——祺紫天禄了解更多

联系方式:0351-5576999  13834692257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